阳和汤治疗银屑病经验 阳和汤临床治疗医案
汗症的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多汗症多由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邪正相争、湿热薰蒸等因素引起。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肺卫不固证,表现为汗出恶风,稍劳即多,易感冒,精神疲乏,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头面汗:表现为头面、口周等处蒸蒸汗出,每于进食辛辣厚味时加剧。可见于味觉性多汗症、Frey综合征等。此属阳明蕴热,上蒸头面。可选白虎汤、白芷石膏汤化裁,以清阳明之热。若面部多汗与职业相关,每于夏季汗出或炙烤时加剧,皮损为半透明囊肿性小结节,呈淡蓝或淡棕色,天冷时渐自愈者,称小汗腺汗囊瘤。
中医治疗手足多汗症主要依赖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等综合因素来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这种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差异,因此效果往往较好。治疗手足多汗症时,中医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如是否伴有情绪焦虑、饮食习惯、睡眠质量等。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自汗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治疗时需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方法。肺卫不固证,表现为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治法为益气固表,主方为玉屏风散。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
丁裕安学术成就
自1980年以来,丁裕安教授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和交流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均获得了高度好评与关注,其中部分论文还荣获奖励并发表在权威期刊上,成为了中医界的宝贵学术资料。
丁裕安在中医界的贡献和成就,不仅体现在他在临床、学术和教育领域的卓越表现,更体现在他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医人对健康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哪些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包括使用具有清解肺胃实热、清泻肝胆湿热或实火的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病症状,恢复皮肤健康。在治疗过程中,需结合个人体质、病情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一般选择脐部敷贴疗法,主要是将药物贴于脐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比如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
参附回阳汤 人参10g,制附子10g,龙骨30g,牡蛎30g,淡豆豉50g。先将制附子、龙骨、牡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豆豉煮至软烂,人参另煎,合并两液服用。用于脾肾阳虚、寒凝瘀阻之病人。
中医治疗硬皮病时,通常认为以脾虚血虚为主要表现,因此治疗的核心在于健脾益气、养血活血。常用的方剂包括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生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等药材,再加上水蛭10克。有一位患者通过坚持服用此方剂一年以上,右颞部的局限性硬皮病得到了完全治愈,皮肤的外观和颜色也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中医治疗第一就是要根据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内服,常见的有血热证、脾虚湿重、湿热蕴结、血虚风燥。临床上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辨证治疗,再配合外用药膏,西医类的类固醇激素类的一些药膏,常见的有丁酸氢化可的松、地奈德。
艾叶,在中医学中,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对于多种疾病有调理和治疗作用,包括对某些妇科疾病的辅助治疗。此外,艾叶也被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以下是使用艾叶治疗几种常见皮肤病的方法: 治疗风疹:- 材料:艾叶15~30克。- 用法:将艾叶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中火煮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