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鼠模型的构建 银屑病 动物模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研究好帮手——SKG小鼠
这些特征使得SKG小鼠成为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和评估治疗策略的有力工具。综上所述,SKG小鼠在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家提供了深入了解疾病机制和测试治疗策略的重要模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异常免疫应答引发的疾病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重大。研究这些疾病需要精准的动物模型,其中SKG小鼠因其能自发或在特定刺激下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等相似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型,被广泛应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
兴奋肌肉组织、保持持续电流,引起肌肉收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活血化瘀,有舒筋活血的功效,用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瘀血、肿胀、疼痛。止痛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浑身疼痛的症状,对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腰膝酸软引起的骨关节疼痛,有一定改善。
小鼠银屑病模型构建以及相关机制研究
模型构建选用BALB/c小鼠,年龄6-8周,使用咪喹莫特乳膏作为造模药物。首先,对小鼠进行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随后刮除背部毛发。从第一天开始,每日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面积2 cm×5 cm,剂量逐渐增加至65 mg。通过观察皮损情况,第8天左右可见类银屑病样改变,包括浸润性红斑、厚层银白色鳞屑及散在出血点等。
通过测量PASI指数,研究人员能够量化药物对小鼠皮损和炎症的影响。赛业生物的B6-hIL-17A模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用于研究IL-17A相关疾病机制以及药物的疗效评估,同时,公司还提供其他相关疾病模型和服务,满足科研人员的定制需求。
经antiTNF和antiIL17R等抗体类药物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其表皮细胞中FXYD3水平显著下调,提示FXYD3在银屑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小鼠模型实验: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中,表皮细胞特异性敲除FXYD3的小鼠皮肤中,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显著减少,免疫细胞浸润明显下降,疾病表型显著缓解。
作用机制:Esculetin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来发挥治疗作用。NFκB是一个与银屑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分子,Esculetin能够抑制其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在银屑病模型小鼠中,Esculetin显示出对IMQ诱导的银屑病症状的改善作用,包括皮肤红斑、鳞屑和增厚的减轻。
新一代银屑病药物:靶向以IL-17为代表的炎性细胞因子通路
1、新一代银屑病药物研发聚焦于靶向炎性细胞因子通路,特别是IL-17和IL-23,以期更精准地治疗这一慢性皮肤病。IL-17由Th17细胞分泌,对银屑病发病起关键作用,而IL-23被认为是其上游调节者。早期治疗药物主要围绕TNF-α展开,但TNF-α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不一,促使研发转向IL-17和IL-23。
2、新一代银屑病药物通过靶向以IL17为代表的炎性细胞因子通路,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方案。具体来说:IL17的关键作用:IL17由Th17细胞分泌,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靶向IL17,新一代药物能够更直接地抑制银屑病相关的炎症反应。
3、IL-17的靶向治疗包括使用抗IL-17A的抗体,如secukinumab和ixekizumab,阻断IL-17RA,如brodalumab单抗,以及抗IL-17A和IL-17F的双特异性抗体bimekizumab和抗IL-17A和TNFα的双抗。
草药天然提取物竟有治疗银屑病的潜力?丨临床科研
1、草药天然提取物Esculetin确实具有治疗银屑病的潜力。以下是具体解释:作用机制:Esculetin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来发挥治疗作用。NFκB是一个与银屑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分子,Esculetin能够抑制其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2、动物模型实验证明,洋甘菊精油能够缓解由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症状,表现为临床PASI评分显著降低,皮肤厚度明显减少。这进一步支持了洋甘菊精油在抗银屑病炎症中的应用潜力。
3、王氏采用银灵软膏(黄芩、地榆、黄柏等提取物各39g、59g、29g,制成粉末,纯芥子气0.05g溶于甘油,配成5-10倍稀释液,凡士林1000g)外涂皮损,每日一次,共治疗675例,治愈409例,好转203例,总有效率90.7%,1年复发率43%,疗效优于芥子气软膏。
4、紫草提取物在皮肤科临床中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炎症性疾病,如扁平疣、银屑病、皮炎、湿疹等。其抗炎、抗真菌病毒作用以及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的特性,使得紫草提取物成为皮肤科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化妆品行业:紫草提取物因其祛痘、消炎、抗氧化等特性,在化妆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5、外用药物 ①润肤剂或保湿剂:皮肤屏障功能不全与银屑病的复发密切相关,因此保护皮肤屏障在预防银屑病复发中至关重要,润肤剂或保湿剂是治疗银屑病的一种标准化辅助治疗方法。此类药物如润肤软膏、鱼肝油软膏等。 ②外用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软膏等。
防己地黄汤调节IL-17信号通路
防己地黄汤调节IL-17信号通路的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防己地黄汤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多个靶蛋白,其中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核心通路为IL-17通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防己地黄汤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脾脏中ThThTh17细胞的比例,以及这些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IFN-γ、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
防己地黄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防己5克,桂枝25克,防风25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滋阴凉血,祛风通络。主治风入心经,阴虚血热,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脉浮;或血虚风胜,手足蠕动,瘈疭,舌红少苔,脉虚神倦,阴虚风湿化热,肌肤红斑疼痛,状如游火。
“舒震止颤汤”: 熄灭肝风解除痉颜,滋肾精补脑髓,通经活络使之经脉通畅,调脾 脏让营养可以通达全身解除痉额。帕金森每人引起原因不同,根据每人不同情况会有加减变化。
请问小鼠炎症模型具体有哪些?
BALB/cIl10 KO小鼠是炎症性肠病研究的重要模型,其特性如下:基因背景:BALB/cIl10 KO小鼠是在BALB/c小鼠背景上进行IL10基因敲除得到的模型。疾病表现:由于IL10基因的缺失,这些小鼠会出现自发性肠炎,表现出体重减轻、生存率降低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等症状。
小鼠炎症模型有很多种,包括肠炎模型、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银屑病模型、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等等。集萃药康有人源化修饰以及药物诱导的炎症模型,同时可基于模型提供药效评价的服务,可以百度了解一下。
DSS诱导的IBD小鼠模型 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通过将DSS溶于饮用水中诱发急性溃疡性肠炎或者慢性结肠炎。DSS能够破坏小鼠肠上皮细胞,导致非特异性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最终破坏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致敏剂诱导模型: 尤其是OVA致敏模型,通过将小鼠暴露于胶带剥离后的OVA,诱导出Th2型炎症反应,这种模型通过观察动物的抓挠行为和皮肤损伤来评估炎症程度。DNFB模型则以BALB/c小鼠为例,通过反复涂抹DNFB引发皮肤过敏,促使Th1/Th2免疫平衡的转换,进一步研究其病理变化。